四川省委宣传部   四川省文明办  主办
中国文明网  |   未成年人网  |  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  |   天府文明论坛  |   投稿  |  热线电话:028-86967177
[2022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诚实守信类]南充冯炼:90后女教师遵祖训为红军守墓 为未来育人
2022-09-20 10:12:00 四川文明网
分享到手机

 

冯炼证件照

  【主要事迹】

  冯炼,女,汉,1992年4月出生,中共党员,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楠木镇人,南充市南部县楠木镇中心乡小学教师。2018年,冯炼同志作为新华社“新青年”特邀嘉宾,讲述四代人85年的守墓故事;2021年,应邀参加“德润绸都•锦绣南充”道德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,分享家族四代守护红军墓的感人故事;应邀参加人民日报《行走的旗帜,信仰的力量》节目录制,为全国观众讲述了来自长坪山的红色故事。

  守墓是祖训 是信仰

  南部县长坪山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镇之一,1933年底,红军实行战略转移,一位姓刘的连长主动请缨留守长坪山,带着6位战士掩护大部队转移,在敌人的围攻下,刘连长不幸牺牲。敌人还扬言谁敢去收尸,下场就跟他一样。村民陈韩氏冒着生命危险,偷偷地将刘连长的遗体背了回来,连夜埋在了老屋后。“陈韩氏”就是冯炼的曾祖母,曾祖母弥留之际,嘱托家人:红军为咱们穷人打天下,连长为我们而死,我们家族要世世代代守护好他。2002年,冯炼外公病危,弥留之际不忘叮嘱女儿女婿回乡守墓。于是,冯炼父母从打工的城市回到家乡,接过守墓的接力棒。除杂草、添新土、修裂痕、描碑文,日复一日的涓滴小事,外公做了一生。外公去世后,同样的责任落在父亲的肩上。这座墓距离冯炼家不足百步,没有人知道墓主人的确切名字,青石碑中间刻着“红军刘连长之墓”。2008年,刘连长的墓碑有些风化,南部县政府为他换了新的墓碑,碑上用红色的大字写着“红军刘连长墓”“革命烈士,永垂不朽”,还在墓旁种上了柏树。2011年,以刘连长的墓为中心,县政府又在长坪山建起了红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,革命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因公牺牲的1080多名南部英灵长眠于松涛之间。自然地,冯炼一家又成为陵园的守护者。

  守墓是使命 是责任

  从1933年至今,快90年的时光里,曾祖父、外公和父亲接力守护红军墓,如今轮到了冯炼。2016年大学毕业后,相恋多年的男友邀冯炼共同赴广州创业,她第一次看到了大城市的流光溢彩,一切都令人满意,除了内心牵挂1500多公里外的长坪山。其实,没有人要求冯炼必须回家,真正让冯炼下定决心的是父亲无意间讲起的一件事:有两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来陵园寻亲,父母因不会讲普通话而难以顺畅地沟通,两位老人失望而归,因不知道是否还能够再来墓园,临走前,老人给每一个墓碑都献上了鲜花,寄托哀思。冯炼被父亲平实讲述中透露出的心疼与无奈牵扯。“在大城市,我是千千万万年轻人中普通的一员,而在长坪山,我是履行家族承诺的不二人选。”那一刻,冯炼下定决心从城市回到家乡。当时冯炼作为陵园的志愿讲解员,每逢纪念活动,或有人参观,她都会抽出时间,带着人们走走看看;她查阅南部县志等资料,想要试着去理解刘连长的选择;她还在家门前的田埂边种下各色雏菊,方便参观者拜祭。“守墓是祖训、是信仰,我的父母能做到,我也能做到。”站在刘连长墓前,冯炼抬手拂下墓碑上的一片枯叶,就像拂下亲人肩上的一根落发。

  实现梦想 教书育人

  冯炼从小就梦想当一名教师,早在大学期间,她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,2016年回到家乡后,备考教师公招提上了她的议事日程,2017年7月,她顺利通过了南部县公招教师的笔试和面试。工作第一年,冯炼带的四年级学生第一次住校,作为班主任,她从早晨6点10分起床铃响后就开始跟班,一直到晚上9点半查完寝室;寒暑假里,如果陵园没有参观者,她就回到办公室,研究教材、写教案、练习基本功。学校“三字一画”考核前,她在一个白纸本上画满了萝卜白菜;第一次新教师公开课前,她紧张得睡不着觉。冯炼所在的南部县楠木镇中心场小学历来都有“老带新”的传统,何含洪就是冯炼当初的“师傅”。何含洪回忆,由于冯炼大学学习的是英语,最初教语文时需要一个适应阶段,比如在教孩子应用文写作的时候,对一些格式和要求的把握不是很好,但冯炼很勤奋,又爱钻研,很快就克服了这个困难。如今,何含洪已经退休了,回忆起冯炼的课堂,他还记得清清楚楚:上课落落大方,表现力很强,对学生非常有耐心,学生都很喜欢她。2021年,冯炼送走了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生,按照常规,她将从一年级开始带学生,但因为突发情况,毕业班缺老师,冯炼临危受命又带起毕业班当班主任。为了让自己字写得更好,冯炼在县城给自己报了一个书法班,每周末抽出时间去县城上两小时的课。“当老师是我的梦想,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好。”冯炼说,乡村的孩子更需要教育和关爱,自己站上了三尺讲台,就想凭借一片真心,认真上好每一堂课,教好每一位学生,守护好属于她的这片“麦田”。

  不忘初心 做红色信仰的传承者

  自从冯炼回乡后,媒体对他们一家人接力守墓的事迹有诸多报道,接受过多少次采访,冯炼已经数不清楚。聚光灯下,冯炼被“‘90后’守墓人”的标签紧紧贴住,在一个个“10万+”报道里,不相识的网友们为她点赞、流泪,也向她致敬。或许,这样的“高光时刻”让许多人梦寐以求,冯炼却感到很困扰。“守墓对我而言,就像一件家事,许多的荣誉让我觉得却之不恭,受之有愧。”冯炼说,被众多媒体关注,心挺累的。因为教学工作平时安排得很满,而自己又是个刚入行的新老师,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,她怕自己无法兼顾。但慢慢地,冯炼发现红军守墓人和教师这两个她担心难以兼顾的身份,发生了奇妙的反应。以前,冯炼大多数时候是在墓园给参观者讲红军故事,现在她能对学生讲、对同事讲。学生回家后又讲给家长,讲到高一级的学校去,更多的人知道了刘连长,知道了长坪山的红色故事。冯炼也多次受邀在周边区县党政机关、学校讲述守墓故事。冯炼的男友周恒也是南部人,2019年初,受冯炼的影响,周恒也决定回家乡发展。2020年10月1日,冯炼和周恒在红军墓前举行婚礼,成为新一代的守护者,共同守护不变的家族承诺,继续为英烈坚守。

  “长坪山的红色故事,是一本活教材,我要将它讲给更多的人听。”冯炼决定回到家乡守墓时是25岁,刘连长牺牲时也是25岁。每一次扫墓,她仿佛能与历史中的这位青年对话。而当她站上讲台,与学生对话,她就像与未来在对话。在冯炼看来,红军守墓人和教师这两个身份,就像给她架起一座桥,连接着历史和未来,通向梦想的方向。

编辑:张文奇

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

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